多數超市經營者認為,超市促銷活動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明顯下降,企業長期奉行的“薄利多銷”原則也出現了失效。據了解,深圳某區域企業,今年將營銷預算從800萬元降至了200萬元。該企業去年1-5月份,其超市事業部用于營銷的費用為120萬元,今年則僅用了23萬元。但與此同時,今年前5個月超市的銷售和利潤反而實現了增長,其中銷售增長6.96%,利潤增長達到了一倍多。
但近年來,隨著線上渠道的崛起,超市的強勢地位開始被改變。渠道的多元化,給了消費者和供應商更多的選擇。消費者可以在不同渠道間進行比價,而線上線下經營模式的差異,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線下很難具備線上的價格優勢。目前,消費者通常面臨的情況是,線下打折后的價格也高于線上的日常售價。
從商品層面來說,從傳統電商到社區電商再到直播電商,越來越多的平臺、渠道為消費者提供了多樣選擇,他們完全可以在這些平臺選到較線下更具價格和品質優勢的產品。所以,消費者對于低價需求在任何時候都能夠通過平臺比價得到滿足,購物關注的重點也開始從價格轉變為商品本身。
相較于線上,實體零售企業在商品開發、引進效率上存在短板?!懊看未黉N活動,賣場推出的都是同一個或同一類商品,我們又怎么能期待消費者對此有熱情?!庇陬Uf道。
除渠道的豐富外,疫情帶來的市場環境變化也同樣導致了促銷效果的下降。受疫情影響,企業經營壓力普遍增加。出于成本控制的需要,品牌廠商與零售企業都不得不考慮減少支出,這種情況下促銷的頻次、力度也會下降。這會導致促銷商品價格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。
而另一方面,消費者的消費心態也開始趨于保守,沖動消費、非剛需消費相對減少。因此,原本頗具效果的滿減、滿贈等促銷活動,也會因為消費者控制支出,不愿意湊單而失去應有效果。我們針對消費者調研,滿贈活動效果不達預期的原因,得出的結論是消費者沒有錢、不愿意再湊單消費了?!庇衅髽I負責人說道。
結合上述內容來看,即客智能認為,超市主打的低價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失去對消費者的吸引力,是導致促銷效果日益下滑的關鍵。換言之,超市依賴的低價時代在當前已經成為過去,超市需要將經營重心轉移到商品上。事實上,目前,更具價格優勢的自有品牌已經得到了不少零售企業的關注。